铁说红楼: 红楼梦书中明言作者严绳孙_国际汉学研究——汉学,汉学家,汉学研究,sinology,china studies
首页>>资讯头条

铁说红楼: 红楼梦书中明言作者严绳孙

来源:译研网 作者:时间:2013-08-19 16:46

 

《红楼梦》是一个虚构的故事,书中作者把一生中所遇到的人和事将真人真事隐去,写成了一部小说,它实际上也是一部裨史,是因为传他,并可传我(立松轩批)及传诗(畸笏批)的一部清初野史,是独此书不可毁(脂砚斋批)的一部野史。是湔刮浮俗腸,沃以诗书脂(姜宸英)的。是兄少尚亡,况余辈老,及其未死,莫负良友,传兄文章,图兄不朽(严绳孙)的。是手披今古无穷史,力创乾坤未見书(吴绮)的。是岣嶁綠字遥相待,细寫文章入汗青(陈恭尹)的。他们的作者是举博学鸿词后入翰林院任编修的明史官,于假或左迁后自称旧史官” “旧史氏

红楼梦 第一回至第三回  菱---孙承恩;林黛玉---秦松龄

我们遵循现有的章回顺序。第一至第三回有批“此回亦非正文本旨”,“先写荣府外戚”,写林黛玉进京。周春云“‘黛玉’二字,未详其义”。林黛玉实由“玉带林中挂”而出。秦松龄“在籍六十年,立朝仅九载”---畸笏---玉带林中挂---玉带林---林带玉---林黛玉。“笏”和“玉带”,官员和权力的象征。畸笏---六十年在籍仅做了九年官,称又畸笏秦松龄有批【玉兄若见此批,必云:老货,他处处不放松我,可恨可恨!回思将余比作钗、颦等,乃一知己,余何幸也!一笑。】。第十六回中有“独他家接驾四次” 句指康熙三次南巡秦府四次接驾的“独”有史实。

又脂砚有批【细想香菱之为人也,根基不让迎、探,容貌不让凤、秦,端雅不让纨、钗,风流不让湘、黛,贤惠不让袭、平,所惜者青年罹祸,命运乖蹇,至为侧室,且虽曾读书,不能与林、湘辈并驰于海棠之社耳。然此一人岂可不入园哉?故欲令入园,终无可入之隙,筹划再四,欲令入园必呆兄远行后方可。然阿呆兄又如何方可远行?曰名,不可;利,不可;无事,不可;必得万人想不到,自己忽发一机之事方可。因此思及“情”之一字及呆素所误者,故借“情误”二字生出一事,使阿呆游艺之志已坚,则菱卿入园之隙方妥。回思因欲香菱入园,是写阿呆情误,因欲阿呆情误,先写一赖尚荣,实委婉严密之甚也。脂砚斋评。】畸笏有批【自是羲皇上人,便可作是书之朝代年纪矣。总写香菱根基,原与正十二钗无异。】借香菱的本事孙承恩来进一步明确。孙承恩有体征:眉间有痣。 因孙承恩顺治十五年状元仅一年失事去世,后三年南直之祸秦松龄被罢官。

秦松龄是传他的第一个主要人物。

第十三回至第十六回  秦可卿---吴兆骞王熙凤---成容若

吴兆骞是秦可卿的本事, 他生于公元一六三一年十一月, 这一年"十一月三十日冬至", 与红楼梦所说一致. 瑞珠的本事吴兆骞妻,宝珠的本事吴兆骞妹,秦钟的本事吴弘人吴兆骞弟,秦业的本事吴兆骞父.一一对应.

有评批【写秦氏之丧,却只为凤姐一人。】【至此方完大观园工程公案,观者则为大观园费尽精神,余则为若笔墨却只因一个葬花塚。】【不因见落花,宝玉如何突至埋香冢?不至埋香冢,如何写《葬花吟》?《石头记》无闲文闲字正此。丁亥夏。畸笏叟。】

成容若特征很多,具有唯一性的有【点出阿凤所有外国奇玩等物。】【此回可卿梦阿凤,盖作者大有深意存焉。可惜生不逢时,奈何奈何!然必写出自可卿之意也,则又有他意寓焉。】【且明写阿凤不识字之故。壬午春。】实隐阿凤非汉族。更有怀古十首后五首

桃叶渡怀古 其六
衰草闲花映浅池,桃枝桃叶总分离。六朝梁栋多如许,小照空悬壁上题。
青冢怀古 其七
黑水茫茫咽不流,冰弦拨尽曲中愁。汉家制度诚堪叹,樗栎应惭万古羞。
马嵬怀古 其八
寂寞脂痕渍汗光,温柔一旦付东洋。只因遗得风流迹,此日衣衾尚有香。
蒲东寺怀古 其九
小红骨贱最身轻,私掖偷携强撮成。虽被夫人时吊起,已经勾引彼同行。
梅花观怀古 其十
不在梅边在柳边,个中谁拾画婵娟。团圆莫忆春香到,一别西风又一年。

十首怀古绝句其六桃叶渡怀古记述成容若随康熙南巡访贯华阁
十首怀古绝句其七青冢怀古记述成容若出关及去中俄边境的外交功绩。
十首怀古绝句其八马嵬怀古记述成容若词作被朝鲜使臣誉为柳咏再世的事迹。
十首怀古绝句其九蒲东寺怀古记述容若由顾贞覌按排筑鸳鸯社纳沈宛为妾的事实。
十首怀古绝句其十梅花观怀古记述容若去世后公元一六八七年严中允在端州見容若画象的事实。
梅花观为端州古刹梅庵。蒲东寺在山西。严绳孙均去过上述两古迹。公元一六八一年为山西乡试正考官去过山西,公元一六八七年去端州访问两广总督吴兴祚

凡鸟偏从末世来,都知爱慕此生才。一从二令三人木,哭向金陵事更哀。

指成容若短暂的一生。生于“末世”“后世”。“一从”为皇帝侍从,“二令”指考中进士,“三人木”是“休” 意去世。“哭向金陵事更哀”,指公元一六八四年冬纳沈宛为妾,不满一年即去世的史实。必须指出的是,在卞藏本中,“末世”为“后世”。此“后世”深有隐意,实指成容若生于公元一六四四年以后。公元一六四四年(甲申,顺治元年),这一年顺治当皇帝,“后世”开始,这之前为“末世”。另一位“后世”的例为探春的本事潘耒,他的判词有“生于末世运偏消在卞藏本中为“生于后世运偏消,也隐潘耒年轻,生于公元一六五零年以后。成容若生于公元一六五五年, 潘耒生于公元一六四六年。但后抄本这个明确的定义也变得模糊了。

成容若是传他的第二个主要人物。

第二回  原应叹息---yuanyingtanxi---元迎探惜四春

第十七、十八回 元春省亲

《红楼梦》是一个虚构的故事,书中作者把一生中所遇到的人和事将真事隐去,将人物幻化(女性化)而串到了一起。有些人物在作者开始写作时早已去世,故又有梦幻通灵一说。这正是立松轩批本中指出的“何非梦幻,何不通灵?作者托言,原当有自。受气清浊,本无男女之别”。由点评时时提醒人们如何读这本书。这与蔡元培文中所指岀的古人考证心得《乘光舍笔记》中谓“书中女人皆指汉人,男人皆指满人” 略有不同。铁说经考证发现实为“书中奇女子皆指名文人,真儒家,真名士,男人皆指众满汉官员”。 可以这么说历史上很少有记载有人读过这段加朱批的抄本直到公元一九二八年由胡适购得收藏。周春所读是无评批的程甲本,立松轩批本、梦稿本、梦觉主人序本此处无此批。蔡元培先生考证时也似未曾读到。唯一读过此处有朱侧批的是乾嘉道年间的裕瑞。他在《枣窗闲笔》中云“所谓‘元迎探惜’者隐‘原应叹息’四字”, 又云“皆诸姑辈也” 则已错矣。铁说经考证发现所谓“元迎探惜”者隐“原应叹息” 实隐康熙十八年举博学鸿词的四布衣:朱彝尊、李因笃、潘耒与严绳孙几年后相继被罢官的史实。(其中朱彝尊两次被罢,一次为公元一六八四年,一次为公元一六九二年。)关于博学鸿词有很多有关著作可供参考。清·佚名《啁啾漫记》、康熙年间文人刘廷玑《在园杂志》均有详尽名册。《啁啾漫记》可能写作時间较晚。康熙年间文人刘廷玑《在园杂志》中是这样写的:

本朝己未召试博学鸿才最为盛典。康熙十七年正月二十三日上谕谕吏部:自古一代之兴,必有博学鸿儒振起文运。阐发经史,润色词章,以备顾问著作之选。朕万几时暇游心文翰,思得博洽之士,用资典学。我朝定鼎以来,崇儒重道,培养人才,四海之广,岂无奇才硕彦,学问渊通,文藻瑰丽,可以追踪前哲者。凡有学行兼优文词卓越之人,不论已未出仕,着在京三品以上及科道官员在外督抚布按各举所知。朕将亲试录用。其余内外各官,果有真知灼见,在内开送吏部,在外开报于该督抚代为题荐,务令虚公延访。期得真才以副朕求贤右文之意。尔部即通行传谕遵行。特谕:嗣内外荐举到京者五十九人,户部给与食用。十八年三月初一日,除老病不能入试外,应试者五十人先行赐宴,后方给卷。颁题璇玑玉衡赋,省耕二十韵。试于弘仁阁下。试毕吏部收卷。翰林院总封。进呈御览。读卷者李高阳、相国霨杜宝坻、相国立德冯益都、相国溥叶掌院学士方蔼。取中一等二十名,二等三十名。俱令纂修明史。敕部议授职衔部,议以有官者各照原任官衔,其未仕进士举人俱给以中书之衔。其贡监生员布衣俱给与翰林院待诏,俱令修史。其未试年老者均给司经局正字。圣恩高厚,再敕部议。部覆奉旨邵吴远授为侍读;汤斌、李来泰、施闰章、吴元龙授为侍讲;彭孙遹、张烈、汪霦、乔莱、王顼龄、陆葇、钱中谐、袁佑、汪琬、沈珩、米汉雯、黄与坚、李铠、沈筠、周庆曾、方象瑛、钱金甫、曹禾授为编修;倪灿、李因笃、秦松龄、周清原、陈维崧、徐嘉炎、冯勖、汪楫、朱彝尊、丘象随、潘耒、徐釚、尤侗、范必英、崔如岳、张鸿烈、李澄中、庞垲、毛奇龄、吴任臣、陈鸿绩、曹宜溥、毛升芳、黎骞、高咏、龙燮、严绳孙授为检讨俱入翰林。其年迈回籍者杜越、傅山、王方谷、朱锺仁、申维翰、王嗣槐、邓汉仪、王昊、孙枝蔚俱授内阁中书舍人;猗欤休哉。抡才之典于斯为盛。其中人材,德业、理学、政治、文章、词翰、品行、事功无不悉备,。洵足表彰廊庙矜式后儒。可以无惭鸿博不负圣明之鉴。拔诚一代伟观也。而最恬退者李检讨因笃于甫授官日旋陈情终养,上如其请命下即归,更能遂其初志。无如好憎之口,不揣曲直,或多宿怨,或挟私心,或自媿才学之不及而生嫉妬,或因己之未与荐举而肆蜚谗。一时呼为野翰林。其讥以诗曰

自古文章推李杜,【 高阳相国霨宝坻相国立德】而今李杜亦稀奇。

叶公蒙懂遭龙吓,【 掌院学士方蔼】  冯妇痴呆被虎欺。【 益都相国溥】

清·王士祯《池北偶谈》中云

上尝问内阁及内直诸臣以布衣四人名字,即富平李因笃、慈溪姜宸英、无锡严绳孙、秀水朱彝尊也。后公卿荐举,独宸英不得与。绳孙目疾,是日应制,仅为八韵诗。阁中阅卷已不录,上特令与因笃、彝尊二人同授翰林。是时宸英方在京师,不免向隅,信遇合有定命也。阅卷四人:大学士高阳李公、宝坻杜公、临朐冯公、掌院学士昆山叶公。

·朱彝尊《承德郎日讲官起居注右春坊右中允兼翰林院编修严君墓志铭》云

布衣者骑驴入史局。卯入申出,监修总裁,交引相助。

·張泰交藕漁嚴先生墓表》云

已未三月上御太和殿。與試者百五十人,試《璇璣玉衡賦》《省耕詩》。先生苐賦一詩而岀。上親校問:“嚴绳孫卷何在?” 閣臣以不完對。上命檢至,覧而善之。且曰:“不完何害!” 又曰:“史局不可無此人。” 盖先未遇時,有詩文流入禁中以故久知其名。云時取五十人部議分别岀身。舉貢以下給待詔。寻得旨。薦舉人員俱授翰林院官。應给職銜。再議盖為先生也。遂授检討。時有“一榜盡賜及第”之言。拜命日,退書“雲無心以岀岫”之語於寓齋。署曰“儻軒”。

·钮琇《觚剩(续编)》中有记述

是年应试中选者,俱授翰林院检讨,然其人各以文学自负,又复落拓不羁,与科第进者前后相轧,疑谤旋生,多不能久于其位,数年以后,鸿儒扫迹于木天矣。天下莫不叹征君贞志迈俗,而有先见之明也。

·潘耒《李天生诗序》云

当是时,同招试入词曹者五十人。先生与朱子锡鬯,严子蓀友及耒四人,则以布衣入禁林,为古今曠典。然主恩难报,物望难酬。此五十人者,二十年来不胜升沉存没之感,其能卓卓树功名可不朽者,亦无几人。

·徐釚《南州草堂集》云

明史开局始於康熙十八年。同时被命纂修者偕前辈诸先生共六十余人。屈指数年来,史未告成而迁除罢免物故者已若星移斗換,不可復问矣。何况数百年後尚欲存此姓氏於天壤间哉。

这才是“原应叹息”的由来,他们根本不是明珠相府的女儿。至于他们的年龄也相差悬殊,但因是同年,故都“姐妺相称”。 四布衣之首的朱彝尊为四春之首元春的本事。

朱彝尊是传他的第三个主要人物。

立松轩批本的第一、二条侧批

【立松轩批本侧批:因为传他,并可传我。】

【立松轩批本侧批:何非梦幻,何不通灵?作者托言,原当有自。受气清浊,本无男女之别。】

从以上分析中,我们已知“传他” 的“他”至少包括以下三人:秦松龄、成容若、和朱彛尊。以下我们来说明谁是“传他传我”的“我”, 即谁是“我”的问题。这个“我” 当为三人挚友,这个“我” 跃然紙上,他就是荪友严绳孙。谁是“我”,惜春是“我”, 惜春的本事,四布衣之一的严绳孙是“我”。

惜春是“我”

陶氏澄怀馆所曾收藏的严绳孙扇靣小件三幅有可读印信六件,有严绳孙印,字荪友,园、长方秋水各一印,均系早期作品,无署名藕渔印信。回顾成容若手扎第一简云“前求镌图书,内有欲镌“藕渔”二字者,若已经镌就则已,倘未动笔,望改篆“草堂”二字。至嘱,至嘱!茅屋尚未营就,候葺补已就,当竭诚邀驾作一日剧谈耳。但恨无佳茗供啜也。平子望致意。不宣。成德顿首。初四日”。 所云“藕渔” 印即欲赠于荪友无疑。而因藕渔弃官归田或因荪友已有此藕渔印而作罢。“藕渔” 印当是与《红楼梦》中惜春号“藕榭” 近。

張泰交,公元一七零四年《藕漁嚴先生墓表》云

先生嚴氏,諱绳孫,字蓀友。嘗以先隴旁有橋曰藕蕩,山水映带,魚鳥堪親,顧而樂之,自穪藕蕩漁人,故又號藕漁。

  楣《严中允传》云

君有墓田在西洋溪之上,溪有桥曰藕蕩。君曰:吾得常依邱陇栖迟耕钓足矣。因自号藕蕩渔人。

又朱彝尊《承德郎日讲官起居注右春坊右中允兼翰林院编修严君墓志铭》云

当君未仕,爱县西洋溪丘壑竹树之胜,思买墓田丙舍终老。溪有桥曰藕蕩,因自号藕蕩渔人。时山阴吴公廷祚方知县事,许助草堂之资,会应召不果。既出都,遂浮舟度岭,访吴公於肇庆,采砚而还。

相较《红楼梦》书中有以下描写:

更有蓼风轩藕香榭【庚辰双行夹批:雅而新。】紫菱洲叶渚等名;又有四字的匾额十数个,

四丫头在藕香榭,就叫他藕榭就完了。

凤姐道:藕香榭已经摆下了,那山坡下两颗桂花开的又好,河里的水又碧清,坐在河当中亭子上岂不敞亮,看着水眼也清亮。【庚辰双行夹批:智者乐水,岂具然乎?】贾母听了,说:这话很是。说着,就引了众人往藕香榭来。原来这藕香榭盖在池中,四面有窗,左右有曲廊可通,亦是跨水接岸,后面又有曲折竹桥暗接。众人上了竹桥,凤姐忙上来搀着贾母,口里说:老祖宗只管迈大步走,不相干的,这竹子桥规矩 咯吱咯喳的。【庚辰双行夹批:如见其势,如临其上,非走过者形容不到。】

  芙蓉影破归兰桨,菱藕香深写竹桥。【庚辰双行夹批:妙极!此处忽又补出一处不入贾政试才一回,皆错综其事,不作一直笔也。】

严绳孙能书善绘,有史载。“少工书法,入晋唐人之室。兼善绘事,山水人物,花木虫鱼,靡不曲肖。尤精画凤,翔午竦峙,五光射目。观者叹息以为古画手所无。”“君为诗刊,落浮华独标神韵,闲雅深秀,如其为人。弱岁能径尺大字,晚於细楷尤工。间作小画,寸缣片楮,辄为人珍赏向君绝不乐以自名”。公元一六九二年(康熙三十一年),他与宫廷画家禹之鼎、庐州太守張见阳合绘《如此江山图》,此图又名《京口三山图》、《大观三山图》。姜宸英有登大观楼作诗,严绳孙所作第一图中铃有“藕渔”之印。而与惜春藕榭 之号似。此处所绘《大观三山图》与惜春所绘《大观园图》亦名似。

说到绘画,《红楼梦》书中更详尽地介绍了一幅巨作前的准备工作,这样的专精老道,绝非市井之人所能为:

宝钗道:我有一句公道话,你们听听。藕丫头虽会画,不过是几笔写意。

宝玉听了,先喜的说:这话极是。詹子亮的工细楼台就极好,程日兴的美人是绝技,如今就问他们去。宝钗道:我说你是无事忙,说了一声你就问去。等着商议定了再去。如今且拿什么画?宝玉道:家里有雪浪纸,又大又托墨。宝钗冷笑道:我说你不中用!那雪浪纸写字画写意画儿,或是会山水的画南宗山水,托墨,禁得皴搜。拿了画这个,又不托色,又难滃,画也不好,纸也可惜。我教你一个法子。原先盖这园子,就有一张细致图样,虽是匠人描的,那地步方向是不错的。你和太太要了出来,也比着那纸大小,和凤丫头要一块重绢,叫相公矾了,叫他照着这图样删补着立了稿子,添了人物就是了。就是配这些青绿颜色并泥金泥银,也得他们配去。你们也得另爖上风炉子,预备化胶、出胶、洗笔。还得一张粉油大案,铺上毡子。你们那些碟子也不全,笔也不全,都得从新再置一分儿才好。惜春道:我何曾有这些画器?不过随手写字的笔画画罢了。就是颜色,只有赭石、广花、藤黄、胭脂这四样。再有,不过是两支着色笔就完了。宝钗道:你不该早说。这些东西我却还有,只是你也用不着,给你也白放着。如今我且替你收着,等你用着这个时候我送你些,也只可留着画扇子,若画这大幅的也就可惜了的。今儿替你开个单子,照着单子和老太太要去。你们也未必知道的全,我说着,宝兄弟写。宝玉早已预备下笔砚了,原怕记不清白,要写了记着,听宝钗如此说,喜的提起笔来静听。宝钗说道:头号排笔四支,二号排笔四支,三号排笔四支,大染四支,中染四支,小染四支,大南蟹爪十支,小蟹爪十支,须眉十支,大著色二十支,小著色二十支,开面十支,柳条二十支,箭头朱四两,南赭四两,石黄四两,石青四两,石绿四两,管黄四两,广花八两,蛤粉四匣,胭脂十片,大赤飞金二百帖,青金二百帖,广匀胶四两,净矾四两。矾绢的胶矾在外,别管他们,你只把绢交出去叫他们矾去。这些颜色,咱们淘澄飞跌着,又顽了,又使了,包你一辈子都够使了。再要顶绢箩四个, 志 箩四个,担笔四支,大小乳钵四个,大粗碗二十个,五寸粗碟十个,三寸粗白碟二十个,风炉两个,沙锅大小四个,新瓷罐二口,新水桶四只,一尺长白布口袋四条,浮炭二十斤,柳木炭一斤,三屉木箱一个,实地纱一丈,生姜二两,酱半斤。黛玉忙道:铁锅一口,锅铲一个。宝钗道:这作什么?黛玉笑道:你要生姜和酱这些作料,我替你要铁锅来,好炒颜色吃的。众人都笑起来。宝钗笑道:你那里知道。那粗色碟子保不住不上火烤,不拿姜汁子和酱预先抹在底子上烤过了,一经了火是要炸的。众人听说,都道:原来如此。

此段文字更直接与公元一六八九年康熙二次南巡時,诏绘康熙巨幅南巡图卷有关。董含《三冈识略》记载:

康熙二十八年己巳正月初九日,皇上南巡狩,至于会稽,蠲江南赋二百二十馀万。所经之地,结彩悬灯,焚香燃烛,以望临幸。士女皆艳妆拥观,自上元至二月 尽乃止。我郡彩棚,亦绵亘二十里,游人喧阗,鼓吹之声,彻夜不绝。

清代陈康祺郎潜纪闻中一段有关王翚于公元一六八九年康熙皇帝二次南巡后奉诏绘下巨制长卷康熙南巡图十二卷。云

清代画廊的巨作《康熙南巡图》,它的主要作者是清初六大画家之一王翚。王翚,字石谷,号耕烟散人,又称乌目山人、剑门樵客。生于公元一六三二年,卒于公元一七一七年。因画《南巡图》称旨。王出身于风景清幽秀丽的江南常熟一户绘画世家,从小喜欢绘画。他早先亲得太仓“二王”(王时敏、王鉴)的指授。王烟客太常时敏,为一代画苑开山,四方工画者,得其指授,无不知名。同乡廉州太守鉴,字元照,亦善山水,摹古尤精。及太常孙麓台、少司农原祁,以画侍直内廷,法大痴,浅绛尤为独绝。人称太仓三王,此画家之三王也。太常诸公,又与常熟石谷王翚号四王。石谷亦太常弟子,太常目为画圣。陈祖范《王耕烟先生墓表》记述王翚在绘画过程中的动作:《康熙南巡图》在绘制前,先由王执笔画了草图十二卷,呈皇上过目。草本为纸本淡设色,内容与正本大致相仿,小有差异,尺寸比正本略小些。当时“当绘《南巡图》也,天下高才妙手,成集都中,和墨濡毫,铺绢素,相顾缩,莫敢笔。惟觇侯王先生发口。先生曳草衣,占上座,瞪目凝神,良久,乃授以意匠”。全图构思设计和树石的绘制当出自王翚之手,人物、动物、屋宇等则由杨晋和其他画家合绘。十二卷巨制的《康熙南巡图》,经过王、杨晋等众多画家的努力,历时三年才告完成。图成之后,康熙皇帝看了非常满意,给予王很多的赏赐,还要给他做宫,王婉言辞去,便和杨晋一起回到常熟。皇太子殿下赐书山水清晖四字,所以又称清晖老人。回顾红楼梦》中所讲先找草图再写人物,说穿了《红楼梦》中的有关章节就是《康熙南巡图》绘制过程的注解。其实,当王翚在无锡停歇时就居住在畸笏秦松龄的寄暢园中。他并为秦府寄暢园留下画作。

《红楼梦》全文初始曾有一段文字,曰

雨村道:“去岁我到金陵地界,因欲游览六朝遗迹,那日进了石头城,【上博藏本侧批:点睛神妙。】从他老宅门前经过。街东是宁国府,街西是荣国府,二宅相连,竟将大半条街占了。.......

侧批为畸笏丁亥所批。点所隐何意。石头城有点晴神妙四字。金陵是假,石头城是真,石头城,石头城,石头城,石头---城。石兄所住之城。读者可能觉得如此解法不可理解。请读评批【更妙!愈不通愈妙,愈错会意愈奇。脂砚】或会有所邦助。书中的石兄乃隐指严绳孙公元一六七一年只身进京,至七六年的一段经历时的自称。石兄所住之城实指常州府无锡城。又在书中还有两处描述了一件特产。曰

(凤姐)又道:妈妈,你尝一尝你儿子带来的惠泉酒。【庚辰侧批:补点不到之文,像极!】

芳官道:“......我先在家里,吃二三斤好惠泉酒呢。如今学了这劳什子,他们说怕坏嗓子,这几年也没闻见。乘今儿我是要开斋了。宝玉道:这个容易。

又有侧批补点不到之文 明确隐意。有惠泉酒的石头的城,这里的石头是石兄,石兄的家乡城,无锡。无锡有惠泉酒已有两千余年的历史。故有侧批云“补点不到之文”,“点睛神妙”。

无锡惠泉酒、绍兴加饭酒、丹阳封缸酒和福建沉缸酒并称为中国古代四大名酒。据《史记》、《吴越春秋》等记载,作为吴文化发源地的无锡,酿酒历史至今已有二千多年。无锡惠山多泉水,相传有九龙十三泉。经唐代陆羽、刘伯刍品评,都以惠山寺石泉水为“天下第二泉”,从而声名大振。从北宋开始,用二泉水酿造的糯米酒称为“惠泉酒”,其味清醇,经久不变;在明代,惠泉酒已名闻天下。曾任吏部尚书、华盖殿大学士的李东阳曾在诗中写道:“惠泉春酒送如泉,都下如今已盛传”;明人冯梦龙的《醒世恒言》中,已写过“惠山泉酒”之名。到清代初期,惠泉酒更成为贡品。《红楼梦》中两次提到无锡的惠泉酒,实隐《红楼梦》作者出自当年常州府的无锡,且好惠泉美酒。康熙皇帝公元一六八九年(康熙二十八年)第二次南巡,秦松龄、严绳孙均接驾且随侍左右。二月返京时过无锡,为二泉题匾“品泉”。 严绳孙有文《惠山第二泉御书记》记之。“顷之幸寄暢之园。因岀御书"品泉"二字。命前谕德臣松龄刻扁泉上。而以墨本赐之”。 这也是严绳孙最后一次见皇帝,从严绳孙七一年进京,诗名画名传入内宫,共计十九年,这才是书中宝玉十九岁离家出走的十九岁的来历。现在再来欣赏严绳孙挚友姜宸英的《题醉仙图》

天上一摘星,墮地为頑石。

天子呼不来,世人誰能识。

但当酒澆之,光怪忽腾掷。

化作千万字,字字成五色。

犹闻糟邱香,万古留竹策。

从“摘星”到“顽石”,又到“世人誰能识,天子呼不来” 的博学鸿词试的经历;及至以“化作千万字,字字成五色。犹闻糟邱香,万古留竹策” 喻《红楼梦》,谁人敢说不是确切无比!“天子呼不来” 系出典于吴绮所作《严荪友秋水集序》序言,云“天子将召,供奉呼不上船,良由情性使然,实非矫强所致矣” 至于“糟邱香” 可见陆楣代秦松龄所作《陈朝喈诗序》云“予壮岁罢归,放浪诗酒,与严宫允荪友为砚席交,陈君朝喈居最近,过从甚欢,时以诗相切劘。宫允风度恬旷,不见喜怒之色,而君重气谊,与人交,动引古义相推服。饮酣,喈噱谈詠,间作偶语,一不当意,瞪目视靣頳,巳而拂衣去,从旁牽挽,期期不可。宫允辄笑而罢。然而两人交相得也。宫允之诗,蕴藉有汉魏间风。”其香跃然纸上。今天去寄暢园遊览,尚可见到复古的寄暢园朝房旁侧的惠泉酒坊。

红楼梦前八十回作者之谜就隐藏在书中。红楼梦前八十回作者是无锡鸿儒、旧史官严绳孙。这就是铁说红楼三年的收获:

第一阶段,是大量收集资料,传记,墓志,试图发现珠絲蚂迹去证明严绳孙是作者

滚动新闻/Rolling news
推荐专题/Recommend special
学者访谈/Interview    更多>>
  • 【世界汉学讲坛】《关雎》英译探微:

    3月11日下午,著名美国汉学家、芝加哥大学教授夏含夷( Edward L. Shaughnessy )主讲2024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