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费的《荀子》翻译与研究
摘要: 本文回顾了作者早年与俄国著名汉学家费奥克蒂斯托夫的交往经历,尤对其所做的《荀子》翻译与研究进行了高度的评价。以为在其学术生涯中实现了三项两个并举:翻译与研究
第五届世界中国学论坛在沪开幕
2013年3月23日,以“中国现代化:道路与前景”为主题的第五届世界中国学论坛在上海开幕,近300名中外中国学专家学者和意见领袖将在两天会期中,共论未来中国与世界的共融相济、合作发展之道。
老朽的汉学年轻的汉学
汉学这个词,成为一群以汉学的名义聚集在会议圆桌旁的学者之间最大的争议。3月底,国家汉办和中国人民大学联办的“世界汉学大会”上,不少学者抱怨自己走错了地方。这种局面和人大校长纪宝成在开幕式上所说的“汉学归根结底是‘和’的学问”恰成对照。
葛浩文谈中国作家获诺奖
又是一年诺奖时,被认为是莫言得奖功臣的翻译家葛浩文昨日抵京召开了一场媒体见面会。在活动现场他提到,莫言的获奖确实帮助中国小说开拓了一些西方市场,但是这是永久的还是暂时的很难说,“可能再过一年读者们就会觉得,莫言是谁啊?他获奖后头三个月,他的书在西方销售得非常好。但是到了第4个月就开始下滑。莫言有一个问题,他不会外语,无法给自己做宣传。这样外国出版社可能就不愿意花钱请他去做宣传,过去很多得诺奖的人都会英语或者法语。”
- ·半个世纪的中国研究——访澳大利亚
- ·索尼娅·布雷思勒与她“中国模式”
- ·链接中国:在澳洲研究汉学
- ·翻译牵动文学命脉 ——访韩国著名翻
- ·以语言与艺术为桥梁的汉学研究
- ·意大利汉学家毕罗—— “我对汉字和
- ·浦安迪:透过评注理解中国古代思想
马克林(Colin Mackerras)教授是澳大利亚著名汉学家,早年毕业于墨尔本大学,后获英国剑桥大学文学硕士学位,澳大利亚国立...
人物简介 索尼娅布雷思勒(Sonia Bressler),法国作家,2005年毕业于巴黎第十二大学,获哲学与认识论博士学位,现任教于巴...
邓肯(Campbell Murray Duncan),新西兰汉学家和翻译家,曾任澳大利亚国立大学亚太学院汉学系教授,现任《新西兰亚洲研究杂...
金泰成(김태성),韩国著名翻译家,韩国汉声文化硏究所所长。1959年出生于韩国首尔, 毕业于韩国外国语大学中文系, 获文...
林西莉教授 林西莉(Cecilia Lindqvist)生于1932年。瑞典最著名的汉学家之一,也是作家和摄影家。自20世纪70年代起便致力于汉...
如果只闻其声,人们可能意识不到毕罗是外国人,他的普通话标准流畅,还夹杂着些许儿话音。他的名字“毕罗”则取自《庄...
浦安迪(Andrew H. Plaks),1945年出生于美国纽约,1973年获普林斯顿大学博士学位。现任普林斯顿大学东亚系和比较文学系荣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