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南京典籍翻译与海外汉学研究高层论坛举办_国际汉学研究——汉学,汉学家,汉学研究,sinology,china studies
首页>>资讯头条

中国南京典籍翻译与海外汉学研究高层论坛举办

来源:译研网 作者:时间:2018-11-08 09:45

2018年11月2-4日,由南京农业大学典籍翻译与海外汉学研究中心、南京农业大学外国语学院、《国际汉学》编辑部、文化部中国文化对外翻译与传播研究中心举办的“中学西传与欧洲汉学暨第三届中国南京典籍翻译与海外汉学研究高层论坛”成功举办。





  会议集体照


  1698年3月7日,法国传教士汉学家白晋和新招募来的11名欧洲耶稣会士启程来华,他们一行于1698年11月4日抵达广州,今年恰逢320周年。这批法籍传教士入华有着非同寻常的背景,他们既不像明末入华耶稣会士由耶稣会差遣而来,也不像白晋等五位“国王的数学家”一样由法王路易十四特派而来,而是康熙皇帝特派白晋作为钦差大臣返回欧洲招募而来。其中,巴多明、马若瑟和雷孝思等人在华期间,继承明末入华的利玛窦、汤若望、南怀仁、卜弥格等传教士开创的文化适应路线传统,与清初入华的白晋、李明、刘应等人以及1698年之后入华的傅圣泽、殷弘绪、宋君荣、郎世宁、钱德明等法国耶稣会士,通过翻译儒释道经典和科学考察等方式,开创了17—18世纪中国—欧洲对话的高峰,为推动中西文化科技交流做出了突出贡献,成为中西文化交流的巨匠和法国早期汉学的先驱。


  为了深入对这些传教士汉学家的翻译活动开展系统的研究,厘清中西文化科技交流的源头和汉学研究的脉络,通过借鉴历史来获得对当下中外文化交融与文明互鉴的观照而举办了这次学术研讨会。国内几十所高校的百余名学者参与本次大会,有领域内耕耘多年的领军大家,有崭露头角的中青年骨干,还有刚步入学术殿堂的新秀。大家齐聚古都金陵,在短短的两天时间里,聆听了18场精彩的主旨演讲以及汉学史研究、翻译史研究和中医药文化传播研究三个分会场的80余位学者所做的精彩演讲。学者们聚焦明末清初来华耶稣会士打造的中西文化科技交流史上的这一高峰,交流热烈,研讨深入,不乏真知灼见。


  我校比较文明与人文高等研究院院长、全国高校海外汉学研究学会会长张西平教授作为学术顾问亲临会场,并发表主旨演讲《中国文化的世界性意义——以启蒙思想与中国文化关系为视角》,关注中国文化尤其是儒家思想如何进入欧洲近代思想体系,进而影响了欧洲启蒙运动与文明进程,重新审视传教士汉学家在中西文化科技交流史上的独特地位和作用,探索如何在当下推动中西文化交流,推动中国文化走出去。张西平教授的演讲高屋建瓴,视角宏大,引起了与会学者的强烈反响。






  张西平教授发表主旨演讲


  国际中国文化研究院副院长顾钧教授做了《美国传教士与中国文学的最初接触》的主旨演讲,详尽解析了历史上美国最早来华的几位传教士对中国文化文学外译的贡献,史料扎实,考证严谨。李真副教授也做了题为《来华耶稣会士马若瑟与中国语言的西传》的主旨演讲,通过史实梳理、文献考证和文本细读,高度评价了法国传教士马若瑟在中学西传方面做出的巨大贡献。罗莹副教授的《清初来华方济各会士利安当儒学观浅析》立足一手的原始文献,通过对中外文献的互证考察和深入解读,对传教士的儒学观和成因进行了分析。此外,研究院2017级硕士研究生余金航同学也参加了研讨会,并提交论文。






  顾钧教授发表主旨演讲





  李真副教授发表主旨演讲


  这次论坛体现了跨学科,跨语种,多视角,中生代的特点,着力促进海外汉学及其相关学科间的互学互鉴,彰显了海外汉学研究的特色与新高度,取得了圆满成功。


滚动新闻/Rolling news
推荐专题/Recommend special
学者访谈/Interview    更多>>
  • 【世界汉学讲坛】《关雎》英译探微:

    3月11日下午,著名美国汉学家、芝加哥大学教授夏含夷( Edward L. Shaughnessy )主讲2024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