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学家说 | 王成明:知己知彼,交流无碍_国际汉学研究——汉学,汉学家,汉学研究,sinology,china studies
首页>>资讯头条

汉学家说 | 王成明:知己知彼,交流无碍

来源:中国文化译研网 作者:王成明 时间:2021-11-10 19:39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文明因多样而交流,因交流而互鉴,因互鉴而发展。”中国主张以文明交流超越文明隔阂、以文明互鉴超越文明冲突、以文明共存超越文明优越。不同国家、不同民族、不同文化应在“知己知彼”的基础之上,进行平等对话和互学互鉴,共同推动构建“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的多彩世界。
人类作为万物之灵,是万物中最宝贵者也。生来所具备的性情本身皆差不多,而后在环境之影响下有所变化。孔子曰:“性相近,习相远也” 。这里所谓的环境指的是我们出生的家庭,接受的教育,浸润的文化,阅读的书籍,生活的圈子等庞杂的存在。我们很难避免环境带给我们的影响。这一影响也基本确定了我们整个“人格”发展的底色。
这也是在文明交流和对话中易产生冲突的根源之所在。各国人民由于生活地域不同,成长环境、文化和历史各异,思维方式也存在差异,对一些问题的认识和看法自然会有所不同。中国的古人说“知己知彼,百战不殆”,而在文明的交流对话中,需做到“知己知彼”,才能“交流无碍”。
我刚来中国时18岁,对自己和中国的认识都很肤浅,对中国既充满好奇又抱有浅见。随着学习和了解的不断加深,我意识到自己的学识方面还存在着很多不足。“知己知彼,交流无碍”这句话是我在中国几年的求学生活中,慢慢体会出来的道理。求学不仅仅是一种纯知识性的学习,更是一种从活泼的生活中去认识“他者”的方式。而认识“他者”之关键在于,先认识“自己”,否则容易陷入无知傲慢之指指点点的恶海里。
 万物万事皆一条通往大智慧的路,每个人在自己的人生故事中,都离不开他人的出演。虽然有些哲学家认为“他人是地狱”,但是在我看来“他人是通往智慧之路的门票”,而寻不寻找这个智慧,取决于每个人对自己的认知。若人不能审视自己是“几斤几两”,那么自然不会知道自己之不足,进而陷入到傲慢的状态里。这个道理既可用于人与人之间的交往中,也适用于文明与文明的对话中。
 对话或交流是人在社会生活中不可避免者也。我们其实每天都在有意无意地进行着“交流”,只不过这些“交流”有无效果,另当别论。若要“交流”有效,必须拥有清醒的认识。这要求我们首先对自己要有一个充分的认识。在此基础之上再去了解别人。若大家都不先了解自己,何谈与别人“互补”呢?更不要提如何摆脱无效的交流导致的误会重重与争执不断了。
 因此,无论是在人与人的日常交往过程中,亦或是在国与国之间的文明交流中,我们都需要“知己知彼”,才能做到“交流无碍”。

 

 

人物小记:

 
王成明(Niyazi Cumen),土耳其人,“汉学青年学者研习营2021”营员之一。从2012年以来在中国求学,目前在北京大学哲学系攻读博士,研究方向为中国先秦儒学。
 

 

滚动新闻/Rolling news
推荐专题/Recommend special
学者访谈/Interview    更多>>
  • 【世界汉学讲坛】《关雎》英译探微:

    3月11日下午,著名美国汉学家、芝加哥大学教授夏含夷( Edward L. Shaughnessy )主讲2024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