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者风采_国际汉学研究——汉学,汉学家,汉学研究,sinology,china studies
首页>>学者风采>>

丁龙与哥伦比亚大学东亚系:一个中国仆人的美国传奇

一个卑微而伟大的梦想,一个感人肺腑的故事! 丁龙这个名字,没几个人知道;美国哥伦比亚大学,无人不知。 哥伦比亚大学的东亚系,不仅是全美最早 的汉学系,也是中国文化海外传

米拉.艾哈迈德:“如果我不当文学翻译家,我想当电影导演”

米拉.艾哈迈德:“如果我不当文学翻译家,我想当电影导演”

李佳、徐宝锋:汉学研究的中国视角生成及价值

李佳、徐宝锋:汉学研究的中国视角生成及价值

拉脱维亚汉学家贝德高—— “我与中国有着不解

拉脱维亚汉学家、拉脱维亚大学孔子学院拉方院长贝德高教授是一位经历丰富的传奇老人。在过去半个多世纪里,他热爱教学,育人无数,是拉脱维亚汉语教学事业的奠基者;他潜心钻研,编纂

瑞典汉学家扬·米尔达:向西方讲述中国故事

扬·米尔达(Jan Myrdal)是瑞典作家、评论家和政治活动家。他一生著作等身,心系中国,至今已发表200多部(篇)评析和介绍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著述,其中以1962年至1994年5次采访延安南郊柳林

俄罗斯汉学家阿列克谢·巴拉诺夫—— “为双方

我一直为悠久灿烂的中华文明所吸引,对汉字着迷,酷爱中国文学和美食,对中国人民充满感情。”俄罗斯汉学家阿列克谢·巴拉诺夫现居俄边境城市赤塔,曾先后在中国内蒙古呼伦贝尔和福建

高罗佩的“译”事“琴”缘

荷兰外交官、汉学家高罗佩(Robert Hans Van Gulik,1910—1967)热衷中国传统文化,其著作、译作涉及中国古代音乐、书法、美术、侦探文学等方面。高罗佩的成就大多与翻译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冯铁(Raoul David Findeisen)

1958年生,瑞士日内瓦人,先后于柏林、台北、北京及波恩学习汉学、日本学、罗马语种语言文学研究、哲学以及比较文学。博士论文为鲁迅研究。

“顽童”夏志清

在现代文学史研究中,他最早发现了张爱玲的价值,他贬低老舍《四世同堂》,他认为鲁迅被拔高,钱锺书的《围城》无出其右。有“快人”之称的夏志清在学术上也爱憎分明,但无人否认他《中国现代小说史》的厚重价值

西班牙汉学家:“将中国文学之美传递给更多读者”

走进西班牙汉学家阿丽西亚·雷林科的家中,迎接我的是她一贯略带羞涩的笑容。可当我们谈论起中国古典文学,她立刻变得侃侃而谈,任何一位听者都能被这份热情所感染。从1976年开始学习汉语到现在,雷林科对于汉语和中国文学的热爱已经延续了40多年。

滚动新闻/Rolling news
推荐专题/Recommend special
学者访谈/Interview    更多>>
  • 【世界汉学讲坛】《关雎》英译探微:

    3月11日下午,著名美国汉学家、芝加哥大学教授夏含夷( Edward L. Shaughnessy )主讲2024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