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者风采_国际汉学研究——汉学,汉学家,汉学研究,sinology,china studies
首页>>学者风采>>

马悦然

马悦然:生于1924年,诺贝尔文学奖18位终身评委之一,也是著名汉学家,毕生致力于汉学研究,翻译过《水浒传》《西游记》《桃花源记》和辛弃疾的大部分诗词等,组织编写了《中国文学手册》,并向西方介绍了《诗经》《论语》《孟子》《史记》《礼记》《尚书》《庄子》、《荀子》等先秦诸子的著作。

孙康宜

孙康宜祖籍天津,1944年生于北京,台湾东海大学外文系毕业,后进入台湾大学攻读美国文学。1968年到美国留学,先后获图书馆学、英国文学、东亚研究等硕士学位,1978年获普林斯顿大学文学博士学位。曾任普林斯顿大学葛斯德东方图书馆馆长,现任耶鲁大学东亚语言文学系教授和东亚研究所主任。孙康宜的研究领域跨越中国古典文学、传统女性文学、比较诗学、文学批评、性别研究、释经学、文化美学等多个领域。

倪豪士

倪豪士是美国著名的汉学家,从事汉学研究三十余年,著述颇丰。作品收录了作者自上世纪七十年代以来撰写的十二篇学术论文,专论包括唐代小说在内的唐代文学。作为海外汉学家,倪豪士的著作显示了与中国大陆学者不同的、独特的研究视角与研究方法。如:《中“传”的结构研究》一文中,采用结构主义理论进行分析,将《文苑英华》中的“传”分为三种类型;《唐人载籍中之女性性事及性别双重标准初探》一文则采用西方女性主义批评的视角对唐人小说及相关文献中的女性形象与性别双重标准进行解析。在整部书中,作者针对不同的研究对象,尽可能选择合适的理论方法进行解读,得出的结论还是令人信服的。

高本汉

 高本汉是瑞典最有影响的汉学家,瑞典汉学作为一门专门学科的建立,他起了决定性的作用。他一生著述达百部之多,研究范围包括汉语音韵学、方言学、词典学、文献学、考古学、文学、艺术和宗教。他在中国历代学者研究成果的基础上,运用欧洲比较语言学的方法,探讨古今汉语语音和汉字的演变,创见颇多。

车柱环

车柱环,字“德民”,自号“简堂”。1920年12月7日生于江原道宁越郡水周面釜谷里,1948年,28岁的车柱环进入汉城大学文理院专攻中国语文,1952年本科毕业获文学学士学位。大学本科毕业后车柱环留在汉城大学并于1952年考入本校大学院(研究生院),成了中国语文系的硕士研究生,1954年取得了文学硕士资格。随即留校在文理院历任讲师、助教授、副教授和教授。他在汉城大学任教的前10余年间,并没有因执教而中断他的继续深造,他利用一切空余时间学习。1968年获得了汉城大学文学博士学位。在此期间,他曾到台湾大学文学研究所作为特别研究生进行过一年的中国文学研究。

韩南 

韩南,1927年1月4日出生于新西兰。1948年毕业于新西兰大学,获得学士学位。次年在该校获得英国文学硕士学位。为了进一步发展,到英国准备在伦敦大学研究英国中古历史传奇小说。并以此作为博士论文。可是,就在修完博士课程,将要动笔写论文的时候,他读到了一些中国文学的翻译,这些充满奇异情调的作品,引起了他极大的兴趣,以至于让他作出了一个重大决定:重新上大学,从头学习中国古代文学。

傅高义 

傅高义,费正清东亚中心前主任,社会学家,精通中文和日文。1930年7月出生于美国中西部的俄亥俄州的一个小镇。1950年毕业于俄亥俄州韦斯利大学。1958年获哈佛大学社会学博士学位。在1963—1964年成为哈佛的博士后,学习中文和历史;被认为是美国唯一的一位对中日两国事务都精通的学者。曾撰有《日本第一》、《日本的中产阶级》、《重整旗鼓一一重建美国实例分析》等著作。70年代始,对我国广东社会经济情况进行考察和研究。撰有《共产主义制度下的广东:一个省会的规划和政治(1949-1968年)》。《领先一步:改革开放的广东》是傅高义先生应广东省政府邀请,进行7个月实地考察研究的成果。作者还拟在若干年后。再写一本关于90年代广东的续集,后者作者将重点介绍香港回归后的粤港经济区的发展情况。

汉学家艾恺

艾恺(Guy Salvatore Alitto),1975年获美国哈佛大学哲学博士学位,师从费正清、史华慈,是当代最活跃、最有影响力的汉学家之一,在梁漱溟研究上堪称第一人,现任芝加哥大学历史教授。著有《最后的儒家》、《这个世界会好吗?》、《Has Man A Future?》(2006年中文版上市,2010年4月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人文社科分社推出英文版)、《吾曹不出如苍生何》、《南京十年的乡村建设》、《世界范围内的反现代思潮》等。

滚动新闻/Rolling news
推荐专题/Recommend special
学者访谈/Interview    更多>>
  • 【世界汉学讲坛】《关雎》英译探微:

    3月11日下午,著名美国汉学家、芝加哥大学教授夏含夷( Edward L. Shaughnessy )主讲2024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