傅吾康:《为中国着迷》_国际汉学研究——汉学,汉学家,汉学研究,sinology,china studies
首页>>书讯与书评

傅吾康:《为中国着迷》

来源:译研网 作者:时间:2013-06-08 09:27

汉学家与华人女性

《为中国着迷》

  作者:傅吾康

  版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3年1月

  定价:99.00元

  【阅读观察】

  □牟尼

  美国汉学家费正清的《费正清自传》中,涉及自己私人生活的笔墨甚少。德国汉学家傅吾康的自传《为中国着迷》与此不同,书中不仅记载了自己的学术生涯,对于自己的私人生活记载颇多。这些内容不仅包括他在中国的工作、交游和生活情况,书中记录他自己的艳遇也颇多,虽未详述期间详情且一带而过,但似无遗漏。

  傅吾康1912年生于德国汉堡,其父亲福兰阁是著名汉学家,著有自传《两个世界的回忆》。傅吾康先后进入汉堡大学和柏林大学学习,并于1935年拿到博士学位。服完一年兵役后,1937年5月来到中国,一直待到1950年。

  很快,傅吾康进入在北京的中德学会工作。众所周知,在当时的中国,此前的辜鸿铭、陈独秀是八大胡同的常客,胡适曾经带国外友人参观妓院。傅吾康到北京不久,就经常去八大胡同“打茶围”。1938年秋天,傅吾康先和妓女雪花好上了,他一打电话,雪花就到傅吾康的住处过夜。一个月后,这段关系中断,他又找到了另一个不到20岁的江苏姑娘红妹。

  《为中国着迷》记载,1938年4月,他单独去了天津。原因是此前旅游时认识了一个喜欢的舞女玉珍,并把她带到了自己居住的酒店。这次再见之后很高兴,“既工作又有私人生活”。而刚到北京不久,他就和女大学生刘诒娴“结下了很亲密的友谊”。

  同样是在1938年4月,傅吾康在中央公园结识了燕京大学中文系女学生朱炳荪,两人“多次见面并发展成亲密的友谊,但保持在一定的限度内。”通过傅吾康,朱炳荪认识了作家王蒙的父亲王锦第,后者正担任北京市立高级商业学校校长。因为王锦第,朱炳荪在1939年3月底拒绝了傅吾康。但是,她和王锦第的关系也没有维持多长时间,而傅吾康和王锦第的友谊也没有因此受到影响。而傅吾康通过王锦第认识了胡隽吟,他和胡隽吟1945年结婚,两人共度了大半生。

  1950年,傅吾康回到德国,任汉堡大学汉学系主任,一直干到1977年退休。1963-1966年,傅吾康利用三年学术假期,在吉隆坡马来亚大学做客座教授。1965年,他在泰国与舞女珍珠相好。1983年到1984年的冬季学期,傅吾康在广州中山大学做客座教授。他定期去香港,与女友香妹见面。香妹又一次短期离开香港时,推荐了自己的女友小刘和傅吾康做伴。1986年,他在香港找到了新的朋友吴金莲。此外,他还在吉隆坡和按摩师丽红相好。

  傅吾康在《为中国着迷》中的记录,与情色无涉,有的只是人类天性的自然释放。读者无法得知,其妻子胡隽吟是否知晓其行为。但是,汉学家和华人女性的关系,并不自傅吾康起,也绝不会至傅吾康终。

  众所周知,娶中国女性为妻的汉学家还有高罗佩、李约瑟。魏斐德晚年时和中国女学者梁禾结婚;史景迁的妻子是台湾籍华人学者金安平;汉学家宇文所安的妻子则是田晓菲。此外,易社强、马悦然、葛浩文等人都娶了华人女性为妻。虽然《费正清自传》对于自己私人生活鲜有涉及,但是,几年前出版的一部传记显示,他曾和数位华人女性有过亲密关系。

  由于多年来主编《中国学术》,以及“海外中国丛书”,清华大学国学院副院长刘东与海外汉学家有着密切的联系。他有一个有趣的观察:“我发现,对中国比较友好的汉学家,大都娶了一个华人老婆。可能,仅仅在文化、思想和学术上和中国文化产生联系还不够,身体上的连接也很重要。”

  翻译家杨宪益与英籍妻子,汉学家戴乃迭一生相濡以沫的故事,至今已成学界美谈。以描写日本文化而闻名的作家萨苏,便娶了一个日本女人为妻,在其著作《与“鬼”为邻》中对婚后生活多有描述。类似这样,中国人研究外国且娶该国女子的例子似不太多。以常识而论,类似这样的身体连接,对于学术和文化的研究无疑将大有裨益——毕竟,有一个文化的活体朝夕相处,显然将使研究者的体验大为不同。其中奥妙,值得亲历者和研究者关注和剖析。以当下的情形,中国学者在这方面可能需要加油——婚姻和学术鱼和熊掌兼得,不也是人生一大幸事?

  (原标题:汉学家与华人女性)

滚动新闻/Rolling news
推荐专题/Recommend special
学者访谈/Interview    更多>>
  • 半个世纪的中国研究——访澳大利亚汉

    马克林(Colin Mackerras)教授是澳大利亚著名汉学家,早年毕业于墨尔本大学,后获英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