缅怀国际电影人米格尔•张——《地中海晓风残月》发布会
高关中(德国汉堡)2015/5/13
初夏时节,温暖宜人,5月8日在北京语言大学会议中心举行了米格尔•张作品《地中海晓风残月》发布会,由北语大汉学研究所主任黄卓越教授主持。参加会议的有米格尔•张的夫人张琴和亲属;生前好友北航教授、中国作协会员马自天,中国电影资料馆研究员付郁辰,舞蹈学家丁良欣等;国内外嘉宾还包括欧华著名作家虹影,世界诗人大会中国办事处主任北塔,《中国女性文学》学刊主编王红旗,《诗歌月刊》国际栏目特邀主持人赵东,北京青年报社社区传媒分社长兼主编赵国明,中国艺术报记者马李文博,军旅作家、女诗人康明,旅美作家朱启以及著名画家华国良乃至西班牙侨胞和哥伦比亚留学生等几十位各界人士,可谓群贤毕至,济济一堂。大会从上午9时30分持续到下午1点,与会者发言非常踊跃,把发布会变成了国际研讨会。其间穿插中、英、西班牙语诗歌朗诵,放映电视采访米格尔•张的录像,著名画家华国良还现场挥毫作画,为发布会带来一个个赞叹。
为什么会要举行这样一个隆重并颇具规模的新书发布会呢?黄卓越教授说,由北京语言大学汉学所牵头主持这样的一个会议,是因为汉学所本身就是以各种国际化交流为主要工作方向的,每一个曾经为中国与海外各国之间的交流做出过重要贡献的学人、作家、艺术家等,都会得到汉学所的积极关注。
米格尔·张(Miguel Chang,1931-2013)是享誉国际的著名电影摄影师、设计师,原名张宝清,1948年在安徽省安庆市高中毕业。他是当时由中国天主教会保送国外深造的六位安徽学生之一(人称留学六君子)。米格尔·张在西班牙电影学院毕业后几十年来,曾与斯皮尔伯格、大卫·林奇等诸多国际大牌导演合作,担任摄影师和美工师任务,负责设计不同时代与地区的布景、陈设和道具。曾参与设计制作的电影上百部,其中绝大部分是美国好莱坞和英国的巨片,对于国际电影事业做出了重要的贡献。米格尔•张在西班牙定居64年,他海外生活的主要经历就记录在由他撰写的《地中海晓风残月》一书中。
发言者从各个角度,对米格尔•张传奇般的人生,艺术成就,作品的写作特点等进行了探讨。笔者也有幸发言,主要就几个方面叙述了个人的看法。
米格尔•张为中西文化交流做出了贡献
首先,笔者认为,从历史和文化的角度来看,米格尔•张为中西文化交流做出了突出的贡献,在中西文化交流史上应有一定的地位。通过《地中海晓风残月》这套书,能看到米格尔•张是如何介入到其轰轰烈烈的国际电影事业之中的,了解他的人生的主要轨迹。他几十年浸润在西班牙文化的氛围里,对西方文化艺术获得深层次的了解。他是西班牙电影学院的科班,又擅长建筑设计、绘画,多才多艺,并具备中国文化的扎实功底。在西方人为主的电影世界里,要比西方的同行更优越,才能脱颖而出,游刃有余。如在影视剧目《北京55天》、《四剑客》、《王子与穷汉》、《大班》、《太阳帝国》、《堂吉诃德》、《疯女王》、《十字军东征》、《罗马帝国衰亡记》等,他都做出了突出的成就。特别是《堂吉诃德》,这是西班牙的文学瑰宝,拍片选由华人米格尔•张担任美工设计,曾轰动西班牙艺术世界,其意义相当于华裔建筑师贝聿铭在法国改造卢浮宫修建小金字塔一样。米格尔•张的工作,每一个细节都不能出错,不能穿帮,这要有多大的知识积累,付出了多少艰辛。
难能可贵的是,米格尔•张不仅掌握西方艺术达到炉火纯青的地步,还在中西文化交流方面也做了许多工作,他写下了西文著作《中国艺术介绍》和《中国私家园林》,把中国的优秀文化推向整个西语世界(包括西班牙乃至拉丁美洲);还为张琴的《田园牧歌》和诗集《天籁琴瑟》写出西文译本。把一篇篇充满浓浓乡情,飘荡着泥土芳香的作品介绍给西方的读者,让他们了解大中华的文化传统。他曾受邀在中央美术学院、台湾大学、台湾新闻学院以及西班牙高等学府和著名博物馆做有关艺术、电影、中国园林、书法的演讲,起到了沟通中西文化的作用。在西班牙作家艺术家协会为纪念米格尔•张举办的诗歌朗诵会上,西班牙作协主席Jose Martinez说:“米格尔•张用自己人生的60年,让世界了解了中国文化的魅力,也让西班牙、欧洲、美国甚至世界知道了中国人和中国文化的神奇。我们怀念的不只是米格尔•张,更是怀念一位工程师,一位架起世界与中国联系桥梁的工程巨匠。”这是国际友人对米格尔•张的高度评价。
今天,我们的经济总量已跃居世界第二,但中国文化在国际上的影响力还远远不够强。我们需要更多的人担负起向世界推介中华文化的任务,这需要从一点一滴做起。米格尔•张的经验是值得参考的,这就是在深入了解对方文化的基础上,来介绍中国的文化。米格尔•张作为中西文化交流的推动者。意义超出了个人的范畴。
加强对宗教在文化交流方面所起作用的研究
第二点,从米格尔•张的经历来看,宗教在文化交流方面所起的作用。很长一段时间,我们把宗教视为迷信和落后的东西,提到天主教,甚至与帝国主义的文化侵略相联系,似乎天主教人士都有美国和梵蒂冈的特务嫌疑。其实早在明朝后期,天主教就传到东方,传教士利玛窦对中西文化交流起到相当大的推动作用。今天每个中学生都要学习的几何学,最初就是明代科学家徐光启(天主教徒)在利玛窦的帮助下翻译成中文的。
传教士们也向西方介绍中国,如根据利玛窦日记整理的《利玛窦中国札记》,葡萄牙人曾德昭(Alvaro Semedo,1585-1658)写出的《大中国志》,堪称是欧洲汉学的肇始。1807年,英国人马礼逊来华,成为新教传播中国的第一位传教士,他也是将圣经新旧约全书完整翻译为中文的第一人,还编出了中国第一部《华英字典》。可以说,欧洲最早的汉学是在传教士手中开创的。直到19世纪中叶后欧美汉学重心才逐渐从教会转到高校。
教会也在中国办学,如天主教的辅仁大学(北师大的前身),刘少奇夫人王光美即毕业于该校。教会也鼓励中国人西去欧美留学,如容闳就是由一位洋牧师带往美国,成为在美国就读的第一位中国留美生。
20世纪以来,越来越多的中国人担任主教等职,他们也非常重视向国外派遣留学生。如中国天主教史上的重要人物于斌(1901-78),年轻时被保送到罗马留学,后来成为有资格选举和被选为教皇的枢机主教,也就是俗称的红衣主教。抗战胜利后,于斌眼见国内百废待兴,深知应及时培储人才以应社会之需。故以他当时在国际间的威望和殊誉,取得欧美各国的多项奖助学金,因此得以协助四五千名青年学子出国深造。数年后,这批菁英有不少学成归国,回馈社会及报效祖国。一些留在国外的,也有突出的表现。米格尔•张即属于其中的佼佼者之一。
过去像于斌这样对国家民族有功的宗教人士长期受批判、乃至被湮没。今天我们要以一种全新的思维和角度,看待和评价历史人物,看待宗教,加强对宗教在文化交流方面所起作用的研究。
《地中海晓风残月》一书也倾注了张琴的心血
米格尔•张的夫人、旅西作家张琴,是我2012年在首届中西文化文学国际交流研讨会认识的文友,是个在逆境中与命运抗争、成长起来的优秀海外女作家。2000年她的处女作长篇纪实文学《地中海的梦》出版问世。这本书分上中下三部记录了近百位华人在西班牙生活创业的事迹。特别是前言8页对西班牙华侨的历史作了详尽的介绍,相当于一篇专业论文。1997年,张琴源于采访,结识了她的丈夫米格尔·张。1998年,米格尔的西籍太太因病去世,就在他对生活绝望时,张琴走进了他的生活。
米格尔·张亡妻是西班牙人,工作伙伴都是欧美人,活动范畴是西方世界。在西欧半世纪,他几乎和中国的传统文化完全隔绝。米格尔•张曾说:“自从结识张琴以来,她的执著进取冲淡了我的踟蹰颓废,她的毅力豪情,消弭了我的懒散淡漠。见到她日以继夜地无间写作,不断向华文报章发表各式文章,每一两年出版新作,感染了我恢复写作的兴趣。”正是在张琴的鼓励协助下,米格尔·张2008年写出了《地中海晓风残月》,在大陆新星出版社出版,副题“一个华裔电影人的浮生札记”。
2013年2月米格尔·张因病去世,张琴非常悲痛。在她的努力下,米格尔·张遗作《地中海晓风残月》终于在今年4月由台湾的独立作家出版社全文出版,分为上下集,约780页。这个繁体字全本的出版,是对米格尔•张的最好纪念。
北京语言大学
北京语言大学会议中心
北语大人文社会科学学部(汉学研究所在内)
黄卓越教授主持发布会
会场一角
著名作家虹影发言
诗人北塔发言
张琴致词
《诗歌月刊》国际栏目特邀主持人赵东讲话
放映电视台采访米格尔•张的录像
画家华国良现场挥毫作画
张琴与来宾合影
笔者与王红旗主编(右)和黄教授合影
笔者与美华作家朱启合影
笔者与黄教授,张琴及其妹、妹夫合影
(原始文本出自高关中新浪博客)
- 上一篇:北京语言大学东京学院成立
- 下一篇:“亚洲移民与跨国定居”国际论坛通知
- ·索尼娅·布雷思勒与她“中国模式”
- ·翻译牵动文学命脉 ——访韩国著名翻
- ·链接中国:在澳洲研究汉学
- ·深研儒佛之道——梅约翰教授访谈
- ·翻译与研究:站在中国文学研究的前
- ·感受中国,书写中国 ——访加拿大著
- ·以语言与艺术为桥梁的汉学研究
人物简介 索尼娅布雷思勒(Sonia Bressler),法国作家,2005年毕业于巴黎第十二大学,获哲学与认识论博士学位,现任教于巴...
金泰成(김태성),韩国著名翻译家,韩国汉声文化硏究所所长。1959年出生于韩国首尔, 毕业于韩国外国语大学中文系, 获文...
邓肯(Campbell Murray Duncan),新西兰汉学家和翻译家,曾任澳大利亚国立大学亚太学院汉学系教授,现任《新西兰亚洲研究杂...
梅约翰(John Makeham) ,著名汉学家,现为澳大利亚国立大学教授,拉伯筹大学中国学研究中心主任,《现代中国哲学》(M...
伊维德(Wilt L.Idema),1944年出生于荷兰的达伦(Dalen),在荷兰莱顿大学学习中国语言与文学。1968~1970年先后在日本札幌的...
李莎(Lisa Carducci)是加拿大著名的作家、诗人、翻译家和油画艺术家。早年曾就读于蒙特利尔大学,获文字学与语言学博士...
林西莉教授 林西莉(Cecilia Lindqvist)生于1932年。瑞典最著名的汉学家之一,也是作家和摄影家。自20世纪70年代起便致力于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