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萨诸塞州大学张恩华来北语讲座
2015年7月2日下午,美国马萨诸塞州大学助理教授张恩华博士做客北京语言大学,围绕“主景观·印象·现实:张艺谋印象实景系列演出的整体分析”这一主题,从美学特征、制作方式、民族关系等方面对张艺谋印象系列实景演出做出了深入的阐释。
张恩华女士是美国哥伦比亚大学东亚系博士、哈佛大学费正清研究中心博士后,现为美国马萨诸塞州大学语言文学文化系助理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为十九世纪以来的中文文学、华语电影以及大众文化、中外跨文化研究。英文专著《革命版图:空间、政治和文化表征(1919-1969)》将由英国卢特里(Routlege)出版社出版。所发表论文包括萧红、长征、红色旅游研究。合编著作《中国红色遗产:共产主义革命的文化余生》将由哈佛大学出版社出版。
张恩华认为以往对印象系列实景演出的研究,大多是立足于其对电影事业的延伸和对旅游事业的推动作用。张恩华十分关切中国当下的文化动态,她更关注景观文化与当代中国社会大众文化的关系。在深入七场印象系列实景演出进行实地田野调查后,她综合运用多种文化理论对这一当代大众文化现象进行了多维度的观照。
首先,在探究张艺谋团队如何将自然风貌赋予直观的艺术再现,如何在实景中再现人文景观,张恩华表示印象系列实景演出善用宏大场面、刺激性感官效应、浓郁地方色彩、渲染远离汉文化的民族色彩的美学特征。她认为过于追求大制作场面,造成了壮观、过剩美学的特征。张恩华认为演出实景距离真实风景其实很远,是对自然空间的人工化,看似“真实”,实则是室内剧场的再翻版。而且,在再现人文景观的制作成本上也存在过剩现象,具体表现是斥巨资、预算无成本。
其次,张恩华认为印象系列实景演出在再现浓郁地方色彩、渲染远离汉文化的民族色彩的时候,是基于汉民族对少数民族的想象。在这些场景中,汉民族和少数民族是一种主动与被动的关系、看与被看的关系。其中渗透着内部东方主义的意识形态。
演讲之中,张恩华为大家展示印象系列实景演出和《东方红》的演出片段,并分析张艺谋景观系列对于社会主义文化仪式和美学原则的借鉴。
讲座由北京语言大学汉学研究所主办。李玲教授主持讲座,黄卓越教授做了精彩点评。中国现当代文学专业和比较文学专业的博硕士研究生们参与了热烈的讨论。
- ·索尼娅·布雷思勒与她“中国模式”
- ·翻译牵动文学命脉 ——访韩国著名翻
- ·链接中国:在澳洲研究汉学
- ·深研儒佛之道——梅约翰教授访谈
- ·翻译与研究:站在中国文学研究的前
- ·感受中国,书写中国 ——访加拿大著
- ·以语言与艺术为桥梁的汉学研究
人物简介 索尼娅布雷思勒(Sonia Bressler),法国作家,2005年毕业于巴黎第十二大学,获哲学与认识论博士学位,现任教于巴...
金泰成(김태성),韩国著名翻译家,韩国汉声文化硏究所所长。1959年出生于韩国首尔, 毕业于韩国外国语大学中文系, 获文...
邓肯(Campbell Murray Duncan),新西兰汉学家和翻译家,曾任澳大利亚国立大学亚太学院汉学系教授,现任《新西兰亚洲研究杂...
梅约翰(John Makeham) ,著名汉学家,现为澳大利亚国立大学教授,拉伯筹大学中国学研究中心主任,《现代中国哲学》(M...
伊维德(Wilt L.Idema),1944年出生于荷兰的达伦(Dalen),在荷兰莱顿大学学习中国语言与文学。1968~1970年先后在日本札幌的...
李莎(Lisa Carducci)是加拿大著名的作家、诗人、翻译家和油画艺术家。早年曾就读于蒙特利尔大学,获文字学与语言学博士...
林西莉教授 林西莉(Cecilia Lindqvist)生于1932年。瑞典最著名的汉学家之一,也是作家和摄影家。自20世纪70年代起便致力于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