勾勒中斯文化交流的先贤刘松龄
新华网卢布尔雅那4月11日电(记者赵毅)10日晚华灯初上,斯洛文尼亚首都卢布尔雅那民俗博物馆的一间大厅里,人头攒动。许多人在翻阅现场拿到的一本装帧精美的连环画册——《紫禁城里的斯洛文尼亚人——刘松龄》(以下简称《紫》)。
这是一本最新上市的图书,通篇用汉语和斯洛文尼亚语叙述,还加上了彩色绘画。“谁是Hallerstein(刘松龄的本名)?谁是刘松龄?”按照这本书的卷首语,它的创作者——斯洛文尼亚华裔女画家王慧琴,为场内的人做着绘声绘色的讲解……
鲜为人知的故事
参观过北京古观象台的人们,大多有这样的记忆:在青砖搭建的角楼上,露天摆放着青铜浇铸的大型天文仪器,其中有一部由几个环形物交织而成的设备——玑衡抚辰仪,复杂又精美。这一历史文物的监造者正是《紫》书中的主人翁。
刘松龄1739年来华,凭借渊博的天文和数学知识、通晓多国语言等优势,大受乾隆皇帝的赏识,被授清代钦天监监正(相当于今天的天文台台长)。在他的主持下,中外能工巧匠花费10年时间完成玑衡抚辰仪,使中国天文观测精度达到空前水平。
1774年,刘松龄在北京去世,长眠于北京西郊原耶稣会墓地。其汉白玉墓碑上刻着“勤敏监务,敬寅如属,德业兼著”。
令人遗憾的是,直到2003年,刘松龄诞辰300周年时,中国内外只有为数极少的史学家和民俗学家们,了解这位远涉重洋来华布道的西方人。
“发掘中斯先贤文化交流的历史渊源,传播鲜为人知的故事,补充历史缺憾。”王慧琴在接受新华社记者专访时,道出了当初创作《紫》书的初衷。
绘画技能下的灵感
王慧琴回忆说,研究刘松龄之初发现,此人可能与意大利著名传教士及中国宫廷画师郎世宁“同朝为官”。可是遍寻各地,包括中国故宫博物院在内,却未能发现一张有关刘松龄的肖像。“在21世纪图像普及化时代,应设法将刘松龄具体化、形象化,”擅长绘画的王慧琴感觉找到了宣传刘松龄事迹的切入点。
《紫》书出版前,斯洛文尼亚著名汉学家、王慧琴的丈夫米加教授与他人合作出版的《刘松龄:清廷中耶稣会士的智慧与虔诚的遗产》先行问世。这部学术专著的封面人物肖像,可以说是王慧琴以严谨态度展示古代先贤的一幅代表作。
这幅刘松龄头像运用霓虹灯色彩效果,笔画简洁洗练,具有中国书法特色,只见高鼻子、络腮胡的侧面轮廓,不见耳目口鼻等特征。“这种抽象设计可避免杜撰,更为读者揣摩刘松龄形象留下了巨大的想象空间。”
功夫不负有心人
为探索与核实刘松龄在华活动情况,王慧琴先后踏访北京故宫、斯洛文尼亚国家档案馆等地调查研究,所收集的大量史料和绘画素材,为她日后成书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斯洛文尼亚总统帕霍尔得知《紫》书付梓后,欣然为该书作序:“从迄今为止的历史考证看,刘松龄是斯中文化交流第一人!”
说到《紫》书出版后的打算,王慧琴表示,以电影和电视剧的形式,更加形象地展示斯中友好源远流长,以及刘松龄个人为此所作的贡献,肯定是一项极好的选择。为此,她和丈夫米加已开始筹划这项更具挑战性的文化工程。
- 上一篇:“中国热”捧红汉学家
- 下一篇:波兰领馆在穗举办展览纪念著名汉学家卜弥格
- ·索尼娅·布雷思勒与她“中国模式”
- ·翻译牵动文学命脉 ——访韩国著名翻
- ·链接中国:在澳洲研究汉学
- ·深研儒佛之道——梅约翰教授访谈
- ·翻译与研究:站在中国文学研究的前
- ·感受中国,书写中国 ——访加拿大著
- ·以语言与艺术为桥梁的汉学研究
人物简介 索尼娅布雷思勒(Sonia Bressler),法国作家,2005年毕业于巴黎第十二大学,获哲学与认识论博士学位,现任教于巴...
金泰成(김태성),韩国著名翻译家,韩国汉声文化硏究所所长。1959年出生于韩国首尔, 毕业于韩国外国语大学中文系, 获文...
邓肯(Campbell Murray Duncan),新西兰汉学家和翻译家,曾任澳大利亚国立大学亚太学院汉学系教授,现任《新西兰亚洲研究杂...
梅约翰(John Makeham) ,著名汉学家,现为澳大利亚国立大学教授,拉伯筹大学中国学研究中心主任,《现代中国哲学》(M...
伊维德(Wilt L.Idema),1944年出生于荷兰的达伦(Dalen),在荷兰莱顿大学学习中国语言与文学。1968~1970年先后在日本札幌的...
李莎(Lisa Carducci)是加拿大著名的作家、诗人、翻译家和油画艺术家。早年曾就读于蒙特利尔大学,获文字学与语言学博士...
林西莉教授 林西莉(Cecilia Lindqvist)生于1932年。瑞典最著名的汉学家之一,也是作家和摄影家。自20世纪70年代起便致力于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