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中国研修的青年汉学家在北京共度中秋
伴着悠远的古琴声,汉学家们在五道营胡同品茶赏月。于瑶 摄
青年汉学家在北京元大都遗址公园观摩体验陈氏太极拳。卢旭 摄
在元大都遗址公园学习陈氏太极拳,在有800年历史的孔庙与国子监漫步游览,在五道营胡同尺八、古琴悠扬的乐音里品茶、品香、赏月……16名正在北京研修的青年汉学家体验了一个“很中国”的中秋节。
夜色下的五道营胡同,散发着静谧的魅力。汉学家们围坐在天台,随着乐师深远低沉的尺八演奏,心灵平静,思想也仿佛穿越了时空,云游至遥远的古代中国。在老师的指导下,年轻的汉学家们逐一传递着精致的香炉、品味清香的中国茶,在茶与沉香的气息里,在谦和温暖的交流中,感受中国文化的沉静与仁爱。
“这种体验非常有趣!”来自美国芝加哥洛约拉大学的艾瑞克说,在如此美丽的月色下,打动他的不仅有中国人品茶、品香的独特方式,还有这些仪式所凝结的中国人的哲学观与世界观。“我想,这会是我读懂中国人的起点。”
奥地利萨尔茨堡大学中国中心主任诚曦说着一口流利的汉语,她非常珍视这一天的体验活动,每一项都让她流连忘返。“古琴与尺八的乐声神秘又悠远,澄净了现代人内心的躁动,我非常喜欢。可惜的是,我的奥地利朋友大多只从新闻报道里了解中国,很少有机会看到中国的这一面。然而,彼此了解是良好相处的前提,帮助更多的奥地利人了解中国是我的心愿,也是责任。”
美丽的月色还激发了葡萄牙学者若奥·卡努托的诗情。在吟诵了李白“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的诗句后,他仍不尽兴,即兴创作了一首名为《秋叶》的诗献给北京的秋天。如此特别的一天,让汉学家对北京、对中国有了新鲜的认识和真切的体会。
北京语言大学汉学研究所徐宝锋副教授应邀与汉学家们进行了深入的交流。
- ·索尼娅·布雷思勒与她“中国模式”
- ·翻译牵动文学命脉 ——访韩国著名翻
- ·链接中国:在澳洲研究汉学
- ·深研儒佛之道——梅约翰教授访谈
- ·翻译与研究:站在中国文学研究的前
- ·感受中国,书写中国 ——访加拿大著
- ·以语言与艺术为桥梁的汉学研究
人物简介 索尼娅布雷思勒(Sonia Bressler),法国作家,2005年毕业于巴黎第十二大学,获哲学与认识论博士学位,现任教于巴...
金泰成(김태성),韩国著名翻译家,韩国汉声文化硏究所所长。1959年出生于韩国首尔, 毕业于韩国外国语大学中文系, 获文...
邓肯(Campbell Murray Duncan),新西兰汉学家和翻译家,曾任澳大利亚国立大学亚太学院汉学系教授,现任《新西兰亚洲研究杂...
梅约翰(John Makeham) ,著名汉学家,现为澳大利亚国立大学教授,拉伯筹大学中国学研究中心主任,《现代中国哲学》(M...
伊维德(Wilt L.Idema),1944年出生于荷兰的达伦(Dalen),在荷兰莱顿大学学习中国语言与文学。1968~1970年先后在日本札幌的...
李莎(Lisa Carducci)是加拿大著名的作家、诗人、翻译家和油画艺术家。早年曾就读于蒙特利尔大学,获文字学与语言学博士...
林西莉教授 林西莉(Cecilia Lindqvist)生于1932年。瑞典最著名的汉学家之一,也是作家和摄影家。自20世纪70年代起便致力于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