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西方思想杂志》主编丁子江教授来北语讲座
6月23日下午,应北京语言大学汉学研究所主任黄卓越教授的邀请,美国加州州立科技大学哲学系教授,英文版《东西方思想杂志》主编丁子江教授在北京语言大学会议中心第四会议室为同学们讲授了题为“东西方思想对话的历史转型”的讲座。北语汉学研究所老师和我校近二十位同学参加了此次讲座。
丁子江教授早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哲学系,后赴美留学,获美国普渡大学哲学硕士和博士学位,现为加州州立科技大学哲学系教授,兼任英文版《东西方思想杂志》的主编,中文版《东西方研究学刊》主编,《东西方思想家系列》丛书主编,以及《新比较学派文库》主编,国际东西方研究学会会长等。丁子江教授的学术成就颇丰,在专业领域有很高的声誉,其主要的中文著作有《罗素与中华文化——东西方思想的一场直接对话》(2015)、《罗素:所有哲学的哲学家》(2012)、《思贯中西》(2003)、《美国之劫》(2002),英文著作有Chinese Renaissance(Co-author,E. M. Sharpe,1998),An Examination of the Concept of Socio-Political Deviation(Ann Arbor, Mich.: UMI Research Press,1990)和Rationalism vs. Mysticism: East & West,(IAES Book Series, in press)等。
在讲座中,丁子江教授强调要在新的语境下以一个整体的学派力量来推动东西方的哲学与思想比较研究,一些学者都在从事这方面的工作。从广义上讲,即便是东西方各自的哲学研究,事实上都处在一个冲击与融合的比较语境中,因此也需要一个新的解释系统,需要中西方学者的合作。但是,如果提到比较或对话与融通,当下东西方思想的研究首要面临着一个东西方思想之间是否存在“通约性”的命题,对此,丁子江教授虽没有表示出一个较为分明的态度,但是认为一方面通约性是存在的,而且也是有必要的,另一方面又并没有一个绝对的可通约性,这包括概念术语的翻译与基本的文化理念等,只是相对而言,或在一定时期内,二者之间具有着某种“可通约性”而已。结合丁子江教授多年在美讲授中国哲学课程的教学经验,他认为在美国,西方的哲学思想仍是东西方哲学思想对话中强势的一方,因此在对西人讲授或译解中国的哲学概念与术语时,仍旧需要依照西方人的理解方式来译解中国哲学。
在提问环节,同学们就丁教授汪洋恣肆的演说内容提出了各自的问题,丁教授也都作了精彩的回答。这次讲座,丁子江教授就东西方思想对话中的一些重要命题作了一场旁征博引的哲学漫谈,在场的师生都从中获得了许多启迪。
- 上一篇:最高级别中拉人文研讨会举行
- 下一篇:“合肥四姐妹”之一张充和在美国去世
- ·索尼娅·布雷思勒与她“中国模式”
- ·翻译牵动文学命脉 ——访韩国著名翻
- ·链接中国:在澳洲研究汉学
- ·深研儒佛之道——梅约翰教授访谈
- ·翻译与研究:站在中国文学研究的前
- ·感受中国,书写中国 ——访加拿大著
- ·以语言与艺术为桥梁的汉学研究
人物简介 索尼娅布雷思勒(Sonia Bressler),法国作家,2005年毕业于巴黎第十二大学,获哲学与认识论博士学位,现任教于巴...
金泰成(김태성),韩国著名翻译家,韩国汉声文化硏究所所长。1959年出生于韩国首尔, 毕业于韩国外国语大学中文系, 获文...
邓肯(Campbell Murray Duncan),新西兰汉学家和翻译家,曾任澳大利亚国立大学亚太学院汉学系教授,现任《新西兰亚洲研究杂...
梅约翰(John Makeham) ,著名汉学家,现为澳大利亚国立大学教授,拉伯筹大学中国学研究中心主任,《现代中国哲学》(M...
伊维德(Wilt L.Idema),1944年出生于荷兰的达伦(Dalen),在荷兰莱顿大学学习中国语言与文学。1968~1970年先后在日本札幌的...
李莎(Lisa Carducci)是加拿大著名的作家、诗人、翻译家和油画艺术家。早年曾就读于蒙特利尔大学,获文字学与语言学博士...
林西莉教授 林西莉(Cecilia Lindqvist)生于1932年。瑞典最著名的汉学家之一,也是作家和摄影家。自20世纪70年代起便致力于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