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届世界汉学大会在北京开幕
“今日之中国百姓急需探究汉学精华,急需学界的关怀。学界需要通过各种媒介深入社区,进入中小学,向人们特别是青少年贡献自己的知识和见解……” 11月3日,在 “第三届世界汉学大会”开幕式上,著名学者许嘉璐围绕“汉学与当今世界”的时代性、开放性和对话性内涵发表主旨演讲《汉学的三个面向与人类新秩序》时如是说。
第三届世界汉学大会的主题为“汉学与当今世界”,共设有:“新汉学'的趋势与展望”、“中国道路与世界经济秩序”、“文化差异与国际政治的走向”、“传统伦理与人类的未来”、“中国典籍的翻译及其当代意义:对译及其差异”等五个议题,意在梳理传统汉学与当代研究的承续,推进中国主流学术与海外汉学的沟通,探讨世界对中国的阐释以及“中国道路”对世界的意义,通过语言与思想、汉学与国学、“新汉学”与世界大势的相生互动,使“文明对话”与“文化交流”的主题得到进一步深化。同时,大会还设有“汉学的未来与‘孔子新汉学计划'”大会专场,及“中外文学大奖获奖者论坛”、“孔子学院与世界多元文化交流”两个专题论坛,以期对大会议题进行更为开放和更加具体的延伸。这是继2007年和2009年两届世界汉学大会之后的又一次全球范围的汉学研究盛会,共有来自海内外的一百多位专家学者参加。
在开幕式上,教育部副部长郝平、中国人民大学校长陈雨露以及法国驻华大使白林等出席会议并讲话。
为期3天的汉学大会,密集的参会人员中,不乏白皮肤、黄头发的年轻学者。他们大多是在西方各大院校中文系学习后在高校担任教职的。他们中有的担任主持人,有的则有正式发言。他们的一口流利的汉语,以及会引用中国俗语和名言等,让现场气氛异常活跃。国内著名学者汤一介、乐黛云、方立天等受邀点评,英国伦敦政治经济学院高级客座研究员马丁·雅克、美国贝勒大学资深教授谢大卫、美国哈佛大学教授杜维明、香港城市大学讲座教授张隆溪等知名学者在分组会议上发表论文,中国人民大学教授杨念群、南京大学教授程章灿等大陆学者就相关议题发表了自己的见解。
据了解,世界汉学大会是由孔子学院总部暨国家汉办与中国人民大学主办的世界性汉学家大会,每两年举办一届,已成功举办三届。2007年3月第一届世界汉学大会的主题为“文明对话与和谐世界”,2009年10月第二届世界汉学大会的主题为“汉学与跨文化交流”。本届世界汉学大会与前两届相比,论题的涵盖面更广,不仅包涵汉学与传统文化的内容,更扩展至政治经济等相关领域。与会专家学者纷纷表示,“世界汉学大会”不仅是具有广泛国际学术影响力的学术品牌,同时也是沟通中国主流学术与海外汉学研究的重要平台。尤其是本届大会所提出的“大汉学”与“新汉学”的构想和实践,更将进一步推动世界汉学研究的发展和振兴。
- ·翁鸿鸣:用文学的力量感知实实在在
- ·半个世纪的中国研究——访澳大利亚
- ·索尼娅·布雷思勒与她“中国模式”
- ·翻译牵动文学命脉 ——访韩国著名翻
- ·链接中国:在澳洲研究汉学
- ·深研儒佛之道——梅约翰教授访谈
- ·翻译与研究:站在中国文学研究的前
近期中国文化译研网(CCTSS)与翁鸿鸣进行了一次线上对话。聚焦中印两国文化交流,翁鸿鸣分享他的创作与翻译经历,介绍...
马克林(Colin Mackerras)教授是澳大利亚著名汉学家,早年毕业于墨尔本大学,后获英国剑桥大学文学硕士学位,澳大利亚国立...
人物简介 索尼娅布雷思勒(Sonia Bressler),法国作家,2005年毕业于巴黎第十二大学,获哲学与认识论博士学位,现任教于巴...
金泰成(김태성),韩国著名翻译家,韩国汉声文化硏究所所长。1959年出生于韩国首尔, 毕业于韩国外国语大学中文系, 获文...
邓肯(Campbell Murray Duncan),新西兰汉学家和翻译家,曾任澳大利亚国立大学亚太学院汉学系教授,现任《新西兰亚洲研究杂...
梅约翰(John Makeham) ,著名汉学家,现为澳大利亚国立大学教授,拉伯筹大学中国学研究中心主任,《现代中国哲学》(M...
伊维德(Wilt L.Idema),1944年出生于荷兰的达伦(Dalen),在荷兰莱顿大学学习中国语言与文学。1968~1970年先后在日本札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