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化汉学研究 提升中国学术国际话语权_国际汉学研究——汉学,汉学家,汉学研究,sinology,china studies
首页>>汉学动态

深化汉学研究 提升中国学术国际话语权

来源:译研网 作者:时间:2014-09-28 14:23

中国的哲学社会科学如何走向世界,增强影响力?近日,专家学者在接受本网记者采访时表示,学界应当继续深化汉学研究,在新形势下开创“新汉学”、“大汉学”研究,提升中国学术的国际话语权。 

  受访学者: 

  张隆溪:教育部长江学者、香港城市大学教授 

    怡:教育部长江学者、北京师范大学哲学与社会学学院院长 

  单继刚: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研究员 

    旭:江西财经大学人文学院副教授 

  本·哈默:美国青年学者、山东大学儒学高等研究院讲师 

  汉学研究空前开放、多元化 

  中国社会科学网:全球化时代,汉学已经成为世界性学问,发展为“新汉学”、“大汉学”。当今汉学研究具有怎样的特点? 

  李旭:20世纪之前,汉学研究主要是对中国古代历史、文化、思想等侧重人文方面的研究。20世纪以后,东西方各国的汉学研究有个重大变化,就是对近现代中国政治、经济和社会的研究超过了以往的对古代中国的诸多研究。这一变化的明显标志就是“中国研究”在美国的兴起和在国际汉学界走红。和其他研究一样,美国的“中国研究”注重实际利益,为美国的现实社会服务。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增长和综合国力的增强,探讨“中国模式”、“中国道路”、“中国奇迹”背后的复杂成因和未来的发展趋势以便为己服务成为“中国研究”的动力所在,所以当今的汉学研究呈现出不同于以往的新特点:涵盖范围广泛、关注当代中国的发展和走向、国际与国内研究进行交流、对话。 

  江怡:严格地说,“汉学”正是在中国大门向外开放后才真正形成的一门学问。有学者认为,汉学应当被看做是西方人研究中国的一门西方学问。无论我们是否可以接受这种看法,但的确有一个不争的历史事实就是,汉学首先是从西方学者们的研究开始的。所以,在这种意义上说,“汉学”本身自产生起就是世界性的学问。当然,随着全球化的发展,“汉学”无论是在西方还是在中国都具有了不同的意义。如果说早期的汉学研究还主要是针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西方学问的话,当今的汉学已经演变成了西方世界更好了解中国文化的主要途径,更是中国学者讨论中西文化交流和对话的重要内容。有意思的是,在今天的学术语境中,“汉学”被逐渐演变成了“新汉学”或“大汉学”,乃至“中国学”。 

  我不了解“中国学”名称产生的背景。有学者称,“中国学”应当是中国人研究自身文化而面向世界的学问。我同样不了解这种说法的确实性,但可以肯定的是,“中国学”的提出正是在当下中国传统文化复兴的背景中出现的一种理论回应,或许是要表明中国传统文化自身的优势。然而,如果依次逻辑,是否还可能存在“日本学”、“韩国学”、“印度学”,乃至每个国家都会有一个以自己国名命名的“学”?当然,这显然不是提出“中国学”的最初因。同理,“新汉学”或“大汉学”都是针对“汉学”而提出的,但这里的“新”或“大”无非表明了当代汉学的时代特征,并没有从根本上改变“汉学”的传统意蕴。 

  如果从时代特征上看,当代汉学研究的确具有非常不同于传统汉学的特点。比如,汉学研究更多地被赋予了时代意义,即中国综合实力的强大直接影响到了世界范围内的学者们对中国文化的强烈关注,因此汉学研究是西方人更好了解中国的途径。虽然孔子学院的建设和普及主要是为了让中国文化元素进入世界各国人民的日常生活,但同时也有一个更为重要的使命,就是为汉学研究的社会化和大众化提供更为便利的平台,打下坚实的基础。这样,汉学研究就具备了为普及中国文化而提供语言和必备条件的基本功能。 

  再比如,当代汉学研究更注重对中国问题的整体研究,不仅关注中国文化的历史和现状,更关注中国社会和经济、政治等文化具体表现形式的发展。这不仅造就了西方许多大学中的中国问题研究专门机构,而且使得汉学研究不再是少数汉学家们的工作,而成为所有对中国问题深感兴趣的学者们共同研究的领域。从中国本土情况看,“汉学”虽然长久以来一直被看做舶来品,但当下似乎有一种将“汉学”作为本土学问加以研究之趋势。而且,这种趋势与中国传统文化即国学之复兴遥相呼应,使得当代汉学在中国的研究已经演变成了被当做中国本土的学问。或许,这也当被看做当代汉学研究的特点之一吧。 

滚动新闻/Rolling news
推荐专题/Recommend special
学者访谈/Interview    更多>>
  • 半个世纪的中国研究——访澳大利亚汉

    马克林(Colin Mackerras)教授是澳大利亚著名汉学家,早年毕业于墨尔本大学,后获英国